回答

收藏

超详细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不信你学不会

精益知识分享 精益知识分享 1488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2-02-09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想要实行规范化,那么每个步骤环节都需要有标准的参考依据。标准工时就是很好的衡量标准,它是指普通并且熟练的一线操作工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按照一贯规定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去除各种合理的宽放时间,来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序或者产品所需要进行的时长。

微信图片_20220209110224.jpg


标准工时制定方法,一直是许多企业的老大难。


下面,就给大家罗列超详细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很多企业人都知道,标准工时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即[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 × (1+宽放率)。故我们来从宽放率、观测时间以及评比系数一步一步进行剖析。


标准工时在生产现场实际观测时间的时候,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如果来不及观测某一单元的时间,需要如实记录,切记不能想当然的记录估计的数值;


2、 如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操作少了某个步骤需要如实记录;


3、如发现操作异常,需要去除异常的数值。


即使是同一操作者,由于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的位置不同、秒表读取时的误差、原材料品质的误差、操作者自身的稳定性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偏差。所以需要观测多次,排除异常的情况,算出平均操作时间


而标准工时的评比系数一般是起调节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规定一个上下差值,在规定范围内的数值都是有效的。针对不同的行业,规定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标准工时制定中的宽放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生理宽放:上卫生间、喝水、擦汗等生理需要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这类生理问题产生的宽放率在3%~5%之间。


2、疲劳宽放:操作人员因为疲劳而降低作业速度或者休息产生的宽放。而疲劳的宽放根据行业的不同,规定的标准差距也比较大。

3、异常宽放:由于设备不良需要更换、设备需要加油、清洁等异常情况产生的宽放率一般在3%~5%之间。


4、管理宽放:由于管理上时间衔接不到位,产生的不必要的物料等待时间及多余的搬运时间等。这是完全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避免的。


微信图片_20220209110341.jpg


像秒表法等虽然很常用,但是这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加上近年来国家提倡节能减排,为了跟上国家的步伐,企业要学会利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效益,所以一些标准工时制定软件开始被许多企业运用。


就像vioovi的ECRS工时软件一样,它不仅可以依靠软件计算出标准工时,还包括ECRS工时测量、动作分析、工作视频库、工作时间数据库、生产线平衡、员工培训、工作改进等多种板块。建立了应用中心、OT数据中心、算法中心、报告中心等。让企业的所有工序流程都有依据,操作简单,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利用 vioovi精确而全面的智能化分析,可以找出企业操作过程中的赘余工序,简化员工的操作方法,从而制定出更加规范的操作流程。


运用行动经济学原理作为改进工具,使员工在工作中更有效率,并同时保持在工作时的愉快心情,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缩短作业时间。


vioovi是国内最早的精益数字化,理论研究者、实践者,欢迎广大制造管理专家联系交流!


可直接拨打 139 2370 1969 联系我们


互相交流,也可以加我微信13631565649(刘)
欢迎访问   http://www.vioovi.com
或关注微信小程序“ECRS”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积分
15 主题